第705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1 / 2)

唯我独裁 巡洋舰 1194 字 4天前

二战结束后,中华帝国处于军事和经济的绝对霸权地位。尽管中华帝国拥有彻底摧毁德联和北约的能力,但全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在这种大环境下,一直自诩文明、民主、和平的中华帝国,根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次点燃世界大战的战火。

同时,希特勒在欧洲推行经济一体化,大肆渲染东方威胁论,令西方人对中华帝国都充满了敌视,令中华帝国在军事行动上格外的谨慎和小心。于整个西方人世界为敌,此乃兵家大忌,不符合中华帝国的国家利益。

依靠中华帝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德联发动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于是成为中华帝国在冷战时代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进攻。

德联主导的欧洲共同体经济复兴,必然首先要对欧洲各国进行战后经济重建。对于民生来说,德联必然放在首要位置,否则失去民意支持,希特勒的西方大同格局便会不攻自破。为此,德联战后经济重建的第一项目便是恢复民生,解决欧洲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即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问题。

然而,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各国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全都在战火中遭到严重破坏。用于民生的轻工业荡然无存,一方面是毁于战火,另一方面则是长期的战争令各国兵源枯竭,不得不抓壮丁补充,导致从事农业和轻工业人员急剧减少。而各国为了战争只重视发展重工业,这也是轻工业荒废的原因之一。

其中德国轻工业最惨,基本上十之八九消失。战争期间还可以从其他国家补充,战后则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露宿街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为此,德国不得不在德联成员国内进行物资交换。以德国的重工业产品去换其他国家的食品等轻工业产品。但其他国家也不富裕,导致德国的重工业产品变得十分廉价,基本上是折本进行交换。

即便这样,整个德联体国家的轻工业产品也极度匮乏。

而唯一能够给德联体国家提供丰富轻工业产品的自然只有中华帝国了。中华帝国作为战后全球唯一的超级经济强国,没有遭受战争破坏,所以各种物资十分丰富。

在中华帝国内阁制定经济报复德联体国家的计划当中,用廉价的轻工业产品去掠夺德联体国家的重工业原料和产品成为经济战争的重要一环。

例如一吨大米在中华帝国国内只卖300龙币,卖给德联体国家的价格则翻倍到600龙币。一匹普通布料原价50龙币,卖给德联体则翻倍至120龙币。其他各种轻工业产品亦是如此,普遍两倍以上价格卖给德联体国家。为了确保华约国家齐心,中华帝国制定了华约体系内国家出口物资统一价格表,使得德联体国家找不到第二个低价格卖家。

华约集团垄断了价格,迫使北约国家只能忍受盘剥。很显然,北约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来支付。因此只能贱卖他们的重工业产品和煤、铁、铜等原材料。原本市值200龙币的优质铜矿砂,被华约国家压价至90龙币,使得北约国家蒙受巨额损失。

明知道被盘剥,但德联国家没有办法,只能先忍痛度过最艰难的时期,等到自己国家的轻工业恢复。

从1944年至1946年的三年时间里,华约国家从北约国家掠夺走总额高达2.3万亿龙币的物资,抛出成本,北约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达7300多亿龙币。中华帝国获取利润达6500亿龙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