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论学(1 / 2)

汉末天子 王不过霸 1727 字 3天前

在蔡琰的帮助下,工部已经弄出了不少雕版,论语、春秋、孟子,一本书,需要的雕版可不少,每一块雕版上都会有相应的标记,用来区别先后,单是论语一书的雕版,就有二百多块。

想想蔡琰一块块的用反字来写,还不能出错,刘协就挺佩服这女人的,一般人还真做不来这种事情。

“此书一天可出多少册?”刘协扭头,看向一旁的蒲元问道。

“以目前的刻板数量以及工部的效率来说,每天可成书八百册。”蒲元笑道,听起来似乎不多,工部负责这块儿的加上打杂的也不过百人,按照刘协的流水线昨夜,有人负责刷墨,有人则负责拓印,然后风干,装订成册,一天下来,八百册,在刘协看来,其实真不多,不过如果让外面的人知道,恐怕会惊掉下巴。

虽然纸已经造出来了,但不说世家愿不愿意借,就算愿意,要将一部论语翻抄下来,需要花费的功夫也不少,而论语算是比较少的,没日没夜的抄,如果纯以人力来抄的话,也得抄个几天才能完成一本,而这书局,一天就能印出八百本,这个效率,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可不简单。

翻看着几本成品,刘协皱了皱眉,扭头看向蒲元道:“日后先着重翻印论语、春秋,至于其他的书籍,朕会着人弄来范本。”

目前翻印出来的范本倒是不少,有乐府诗集,还有各种前人的著作,包括蔡邕生前所著学说,蔡琰作为蔡邕之女,所学之丰、之博,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朕要拓印兵书、战策、数术这些书籍,至于其他的,暂且放一放。”刘协想了想道,不是说其他书不好,但就实用性来说,远不及一些务实的书籍,眼下工部的翻印速度就这么快,在有更大的规模之前,弄太多这些陶冶身心,探讨人性的书籍,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于朝廷、于国家而言,并没有什么用。

“陛下,这却是为何?”蔡琰娥眉微蹙,看向刘协,有些不解,也有些愤怒,毕竟这些雕版,花费了她近一年的时间,如今刘协一句话,就要将其中大半数否定,对她来说,不仅仅是其间所耗费心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书,都是蔡邕花了一辈子时间收集起来的,其中还囊括着蔡邕亲自撰写的汉史,对蔡琰来说,其中的意义甚至比她的生命都重要,她是一心想要让这些东西传承下去,如今刘协一下子否定了大半,让她如何不难受。

“昭姬。”刘协找了个椅子坐下,认真的看向蔡琰道:“朕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印,对于蔡翁,朕是非常尊敬的,但凡事总有个轻重缓急。”

“朕现在要的,是能够务实的人才!”看向蔡琰,刘协认真道:“何为务实?为吏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一县开销、收入,计算的井井有条,为官,可以使一地百姓安居乐业,这叫务实,而针对的人,也是那些没有学过任何东西,甚至不识字的平民百姓,如今这工部一天只能印刷八百册,听起来很多,但朕接下来,要推广学问,你叫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一上来就学习这些东西,能懂吗?”

“史可以令人明兴衰。”蔡琰皱眉道。

“朕现在可没指望所有人都能够明白这些,朕现在要的很简单,务实,能够为朕做事,然后,如今朝廷人才看起来足够,但实际上,不够,远远不够,朕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培养出足够能够让整个大汉朝正常高效运转的官员,或者说,是能吏,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朕要做的,是基层的夯实,这样,我大汉才能长治久安,至于这些学问,昭姬可以放心,待这第一批面对子民的书院开启之后,朕会专门扩大书局印刷,到时候,会有专门的书局来负责刊印这些东西。”

蔡琰也不是真的不懂道理,只是事关蔡邕一生心血,难免会钻牛角尖,此刻得了刘协的承诺,心情平静了一些,仔细想了想后道:“若只是算学的话,妾身家中有家父留下来的《九章算术》之孤本,此书几乎囊括自战国起至今为止的算学成就,由浅入深,都有记载,此前并未送来,若陛下需要,妾身愿意献给陛下。”

“好!”刘协抚掌笑道,蔡琰可是个宝贝,家中藏书丰富不说,本身就是一座移动图书馆,刘协当初千方百计的将蔡琰留下来,为的就是这些,毕竟就算拿了蔡邕留下来的藏书,要整理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有了蔡琰,可就简单多了。

“另外,朕还有些想法,前段时间与皇叔刘洪参详过,颇为可行,既然昭姬愿意拿出九章算术,朕想邀请昭姬,皇叔等几位术算大家,重整九章算术。”

阿拉伯数字,如今只在秘卫之中流传,但这种东西无论书写记录还是用来推广,都比较实用,刘协想用这个将如今大汉的算学再整理一番,成书之后,将一些基础运算还有法则进行推广。

严格来说,这个时代的数学可是还能涵盖物理这些学问的,如果真的能够广泛运用推广起来,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都能用到,是一门很实用的学问。

“妾身有一人可举荐陛下,此人若单以算学而论,便是家父也曾自认颇有不如。”蔡琰躬身道。

“哦?”刘协闻言,目光一亮,他虽然找了一些术算大家,但实际上主要研究的还是天文方向,比如刘洪,精研历法、天文,因为术算对于这些东西有帮助,才会去学,其他的也大都如此,听到蔡琰所说,不禁大感兴趣:“却不知是何人?”

“回陛下。”蔡琰微微躬身道:“此人姓赵,名爽,字君卿,乃吴郡人士,早年曾求学于家父门下,于术算一道颇有天赋,后来家父被贬黜,此人便辞官回了吴郡,于算学一道,自成一脉,家父曾坦言,君卿于术算一道,俨然已经可以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