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成的心中,诗文就是文人自娱的游戏而已,后世将他归结到一个高度也是有些不妥的,这些东西根本对国家和民族没有什么用处。
高适也赞同杨成的观点,然后朝着张九皋说道:“杨指挥使说的对,区区一首诗文,能有何用,高某来自东北之地,在那里,只有刀剑才是王道,谁会听你念诗赋词的。”
张九皋虽然是文人,而且刚刚但是大名鼎鼎的张九龄,但是他的心中也对杨成和高适的话赞同的。
随着这些年太平日久,尤其是边镇军力强盛,大唐的内部已经没有了威胁,而且皇帝李隆基晚年沉迷享乐,浮夸之风盛行,于是诗文就被提升了高度,甚至当做是一个人才华的体现,凭借一首好的诗文,就可以得到官职,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如果在之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但是大唐的宰相那个不是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而且考核一个人的才学,从来都不看诗文。
张九皋摇了摇头,他知道这些年大唐的风气已经改变了,之前文人士子们一心治学,才学横溢,但是这些年随着一些权贵的崛起,通过努力上升的人越来越少,众多文人士子们开始走钻营之路,寻求捷径上位。
张九皋随后说道:“二位说的有道理啊,区区诗文,如何能够治国安天下,想要天下太平,那就要百姓富足,只有百姓富足,边军才有稳定的粮食和兵源,朝廷才会有足够的钱粮打仗。”
张九皋心中有些失落,他虽然是睢阳太守,但是一直都没有在睢阳任上太久,原因就是睢阳官吏贪腐严重,官吏士绅勾结,欺压百姓,抢占民田和百姓家财。
张九皋继承了哥哥张九龄的性情,看不到任何的污点,张九龄就是如此,他看不惯任何肮脏的勾当和为人不忠的那些大臣们,甚至皇帝李隆基的一些作为,张九龄都是反对的。
于是张九龄在朝中没有一个同道之人,众人都将他看做是异类,但是张九龄才学出众,无人能及,而且品行做派也深得李隆基喜欢。
但是最后还是被皇帝李隆基免去了宰相一职,也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实在是太正了,李隆基虽然欣赏这样的人,但是张九龄一直反对李隆基,李隆基晚年享乐之心非常重,于是这才将张九龄免官了。
其中还牵扯到很多事情,那就是太子李瑛,李瑛的才学和品行都是李隆基这些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甚至可以和张九龄相比,并且太子李瑛对张九龄也是仰慕不已。
感受到太子对皇位的威胁之后,李隆基果断出手,将太子李瑛赐死,然后立了怯懦的李享为太子,长子李琮也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这样人对于皇位的威胁更大,于是在百官都要求立长子李琮的时候,李隆基戏耍了所有人,立了三子李享为太子。
出去太子李瑛之后,李隆基连带着将一直反对他的张九龄也一起贬回韶州了,然后重用李林甫,这样子李隆基就坐稳了皇位,同时整个朝廷百官都会按照他的意思形式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李林甫一直不倒的原因。
张九皋和哥哥张九龄的性情非常相似,在任所睢阳,他看不管那些不作为的官吏,还有他们欺压百姓时丑恶的嘴脸,于是张九皋就离开了睢阳,来到了长安城。
对于这个和他哥哥张九龄一般清傲的文人,长安朝堂也拿张九皋咩有办法,于是就放纵张九皋在长安久留不归。
张九皋于是就每天沉迷于诗文和酒铺之中,渐渐地就和同样嗜好的李白成了好友,两人没事就会在酒铺中的喝的酩酊大醉,然后在一起赋诗写文,一起这样过着沉迷的生活。
此时,看到杨成和高适两人之后,张九皋似乎看到了知己一般,感受着杨成和高适两人身上的那种随意和毫不畏惧的心态,张九皋心中一阵的羡慕,尤其是杨成和高适两人能文能武,这才是张九皋最羡慕的地方。
张九皋虽然也自由习武,但是他和大唐的权贵一样,都是行于表面,怎么可能和杨成还有高适这样边地过来人相比,这两人是杀过人的,那可不是简单地挥舞几下手中的长剑就了事了。
张九皋此时心中也是一阵的欢喜,他对于今天能够遇到杨成和高适这两人非常欢喜,和杨成和高适相比,刚才的那些文士和举子们正的就像高适所说的一样,就是一泼****了,毕竟这些人真的是毫无用处,出了展现他们的自傲之外,没有任何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