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王李琮这段时日心中焦虑不已,他知道是大唐的为难时期,但是他也没有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危机,他此时更关心的是大唐太子之位的人选。
此时,李林甫已经是重病了,估计时日也不多了,此时朝中政务都压在腐儒李适之身上,李适之整天都被跟中政务压的喘不过来气,此时那里还有心思估计太子之位。
但是,李琮知道李适之此时的想法,他是故意这样做的,接着政务繁忙,然后过意推脱不接见庆王李琮的。
之前李适之是太子的人,和太子是一党的,现在太子李享被人给废了,自然是当不成皇帝了,那么李适之此时要是站出来支持别人,那么就一定会遭到朝中的指责,说他李适之忘恩负义,在太子落难的时候抛弃太子。
而且经过这些年的相处,李适之虽然是腐儒一个,但是也摸清楚皇帝李隆基的脾气了,自然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再去触霉头了,那真是自己找死了。
此时,唯一能够说动李隆基的就是高力士,但是庆王李琮刚才已经从高力士那里得到消息了,那就是皇帝李隆基根本就没有拥立太的意思。
李琮心中顿时一阵的失落,并且也泛起了一丝恨意,他知道此时绝对不能在等下去了,不然真的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在庆王李琮的心中,大唐的太子之位,甚至皇帝职位都是争取过来的,从来没有白送上来的,所以他要出手,那杀了太子李享,还有李享的儿子广平王李俶,也是李琮心中的最大敌人,他知道父皇李隆基最后很有可能立皇孙广平王李俶为皇太孙。
李琮实在是他了解自己这个父皇心中的想法了,那就是只有有人威胁到他的皇位之后,他就会毫不犹豫地除掉,无论这个人是谁。
李琮知道如果当上了太子,那么父皇李隆基的心绝对不会放心的,到时候对他也是严加防备,所以他此时也没有当上太子的可能。
所以,庆王李琮准备将暗中动手,趁着这段混乱的时候将太子之位争取到手,甚至皇位也可以。
但是李琮面临着太多的困难,他离开朝堂已经很久了,根本没有任何的根基,李林甫重病,高力士是绝对不敢犯险的,现在掌控大军的陈玄礼也是李隆基的亲信,绝对不会做出逼宫的事情的。
所以,李享知道他此时举步维艰,但是他心中也看到了一丝希望,那就是已经有人表示支持他了,那就是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和平卢节度使史思明,两人明确表示支持李琮,并且时刻听后调令。
只有回报之类的,安禄山已经明确表示事成之后任命他为相国,这样的要求对于李琮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只有能够帮助他得到皇位,庆王李琮就绝对不会吝惜一个相国之位的。
此时,庆王李琮心中虽然有了想法,但是他毕竟是没有经历过大事情的人,所以还是有些胆颤,一时也先不了解决定,虽然安禄山已经派来了数百名死士和一个军师过来,但是李琮心中一时还是下不了决定。
此时,得知杨成的神策军的使者来到长安城了,李琮于是就出来散散心,同时也对杨成非常地好奇,想要看一看这个杨成手下久经是怎样一支人马,竟然能够打败南邵王的十万大军,吐蕃赞普御驾亲征的十万大军,还有大唐的二十万精锐。
但是,看了之后,不仅是李琮,就是在场的所有大唐百姓都被杨成的手下这支绝对震撼到了,他们看到的绝对不是一支土匪的人马,而是堂堂阵阵的军人,带着杀气的军人,威武地进入长安城了。
李琮心中也不免一阵惊愕,他看着眼前威武不凡的神策军,尤其是这个时代众多力量都是以大唐的明光铠为主的铠甲,但是神策军单单就是自成一套,并且还要强于大唐的明光铠,也不由地给长安的百姓从心理上的一种震撼了。
柳仁清心中此时也有种别让的感觉,他此时也是心头澎湃,他没有想到有一天他竟然可以以这样的一个身份进入长安城,而且还是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之下,而且柳仁清知道神策军的威武已经彻底震撼到了长安的权贵们百官们。
随后,柳仁清又轻轻地抖落了一下身上的披风也衣服,同时感受一下要上的那枚镶嵌着巨大宝石腰带,这是神策军中文官的主要区别。
在神策军中武将的官阶区别在于肩膀上的星星数量,这也是杨成的一众创新,但是杨成不准备那后世的那一套军衔制度来规定神策军,但是后世的军衔制度的表示方式也是可以借鉴的。
至于文官,杨成则是依然按照这个时代的制度要是为基准,主要是衣服上的区别,但是此时杨成还没有称王称帝,所以神策军中的服饰制度还没有正式建立,于是杨成就在简单地腰带上做起了文章,通过要带上的宝石样式和大小,还有多少来确定等级。
这些也只是临时性的,杨成准备在以后建立国家政权之后在建立一套晚上的礼乐制度,然后将中华文明彻底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