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2 / 2)

隔壁的贾家跟土豪一家特别不对付,土豪一家瞧不上贾家的装,贾家瞧不上土豪一家的土,薛琳跟这两家相处的倒是不错,土豪家小菜丰收了,还送了薛琳一篮子,薛琳回赠了他家一包豆角干一包茄子干,把他们家喜欢得够呛。

贾家的夫人喜欢搞烘培,做多了也会分给薛琳一些,薛琳就会送他们家一些别人送她的红酒、咖啡豆什么的。

总之,小区里绝大多数都是跟薛琳一样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

贾家的人估计达成了共识,跟中介的人一起进屋商量去了。薛琳希望他们到了海外也能发展好。

薛琳14年的时候曾听过一个笑话,有一家人九八年卖了帝京的房子出国,各种奋斗,退休后落叶归根,赚来的钱正好够把原来的房子买回来。

说起来人各有志,谁也没办法嘲笑谁的志向,人和人的选择和侧重点也不一样,没准儿国外更适合这一家人也说不定。

高姐拿着手机打开后门出来了,手一直笔划,告诉她有电话进来。

薛琳倒是不怎么着急,要是每次接电话都急匆匆的,她估计不到四十就得累死,电话那边的人是郑兰。

“喂,美女,什么事?”

“亲爱的,你现在能拿出多少现金?”

“出什么事了?”

“我大哥承包的煤矿出事了,我爸已经过去了,”

实际上郑兰的描述有些轻描淡写了,矿难,三天前发生的,二十名矿工被困井下,郑兰的大哥郑春拿着矿上所有的现金带着情妇跑路了。

他带头逃了,矿上能做主的人也都跟着跑了,直到今天消息才传出来。

郑兰的父亲听说这件事的时候直接晕了过去,醒了之后还是要替儿子收拾烂摊子,第一件事就是上报有关部门派救援队查看情况——已经三天了,谁都知道情况不会太好。

第二件事就是筹钱,不光要填补郑春留下的窟窿、赔偿矿工家属,还要打点方方面面的关系。

老头刚把大部分的流动资金交给郑兰做大中华地区的代理,现在只能让郑兰还钱。

郑兰虽然不耻长兄的作为,但为了将事情摆平,还是求到了薛琳这里。

“人渣!畜牲!王丑丫出车祸的时候咋不把他也一起撞死呢!老子哪辈子做损了摊上了这样的要帐鬼!二十几条人命啊!这样的祸也敢闯!他以为这事儿他老子也能包住?他老子干了一辈子!为了他全毁了!”后面跟着几百字的国骂。

薛琳刚踏进郑兰家,听见的就是惊天的吼声,不用问,骂人的肯定是郑兰的父亲。

旁边还有一个女人小声地劝他,“老郑,消消气,注意身体,注意血压!”

“你不用给他求情!让公安逮他去!把他抓回来吃花生米!别以为老子稀罕他这个儿子!我告诉你!他就是从根儿上烂了!他们王家,没有一个好东西!他最像他那几个败家倒霉舅舅!”

“好啦!别骂了,老二还在呢。”

“他在怎么了?他也得听着!他跟他哥一路神气!这么大的事儿我不信他哥走之前没跟他说!都瞒着老子!兜不住了,矿工家属都找到媒体了想起老子了!晚了!老子上辈子作损摊上这两个完犊子玩意儿!”

“你消消气,消消气!”郑兰母亲的话总算起了些作用,楼上安静了一些。

郑兰拉着薛琳到了一楼的厨房,小声将事情告诉了薛琳,“瓦斯爆炸,救援队下去就是收尸,他前年承包的煤矿,听说挖矿的时候没按照承包范围挖,把前朝的旧矿道给挖通了。直接爆了。”

“这事儿怎么解决了?”

“我爸已经把能动用的关系都动用了,上面的意思是让他提前退下来,至于郑春,他早逃非洲去了。”郑兰替自己和薛琳一人倒了一杯酒。

“你二哥呢?”

“他忙着救自己呢,他屁股也不干净。”

“幸亏你在国内。”

“我在又能怎么样?我妈说让我只管拿钱,别的一概不管,我爸的意思也是丑闻不能传出去,影响我的生意。”郑兰冷笑了一声,“哼,我大嫂之前还嫌我拿家里的钱做生意,抢她的财产了呢。”

“她的财产?”

“呵。”郑兰翻了个白眼,“总之谢谢你救急,这事儿你和我躲得越远越好。”

薛琳喝了一口酒,织(fei)补(柴)系统却响起了提示,“继续救援。”

“什么?”

“还有两个人被困在井下,其中一个人的儿子是未来的地质学家。”

所以?

“因为你送来了钱,郑家有能力抹平这件事,救援草草结束,二十四小时之后被困的两个人将会死亡。”

“地质学家已经出生了吧?”

“地质学家现在还在母亲的肚子里,她会在拿到赔偿金的第二天打掉胎儿。”

薛琳深吸了一口气,不用管未来的地质学家怎么样,还有两个活人,郑家为了避免事态扩大放弃救援,使得两个矿工在绝望中死去,这件事就不能发生,“郑兰,你听我说。”她握住郑兰的手。

“什么?”郑兰看着她。

“还有两个矿工活着,他们不能死。”

“你怎么……”

“你听我说,另外十八个人当场死亡,这两个人是被困井下死亡,一旦后续事故调查组发现这件事,伯父很难全身而退。”薛琳生拉硬拽将这件事和郑家牵连到了一起,在这种时候,本来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比起救人,郑家更在意的是如何自保,如果不将这件事和郑家的安危牵扯到一起,知道有两个人活着不一定会动摇郑家草草结束救援的想法。

“你怎么知道……”

“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我为什么总是先知先觉吗?你信很多次了,这次再信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