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氏见她吃得香甜,连带着自己胃口也开了,吃了两只鸡翅不说,还夹了好几筷子牛肉。
桂嬷嬷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说:“以后五姑娘就留在大房院用饭吧?”
楚晴就着石榴端来的水洗了手,笑眯眯地说:“行啊,只要伯娘不嫌我吃相难看,我巴不得天天来。”
明氏笑道:“没有外人在你怎样吃都行,要真到了外头,别用手抓。咱们虽不在乎这个,可也犯不上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楚晴嘟着嘴甜甜地笑:“伯娘,我晓得,定不会失了府里的颜面。”
稍事歇息,两人便出门,虽是轻车简从,可也带了两辆车与六个侍卫。
明氏与楚晴坐一辆车,让石榴跟车伺候着,桂嬷嬷跟徐嬷嬷和问秋则在后一辆车上。
楚晴极少出门,明氏便偷偷掀了轿帘一路指给她看,“那是棉花胡同,隔着两条街是顺天府学,那边卖文房四宝的铺子多,不过最多的要数梯子胡同,梯子胡同就在翰林院旁边……东头是铁狮子胡同,和静大长公主的府邸就在那里……再往东不远就是庄阁老的府邸,我在那边有家点心铺子,从苏州请的白案,只卖苏式点心,生意还不错。”
楚晴想起楚晓每次回娘家都带的点心,“噗嗤”一下就笑了,“难得大姐姐肯这么照顾伯娘的生意。”
“就你聪明,”明氏习惯性点她脑门,“积水潭那边住得都是百年世家,打□□皇帝那会儿就没了空地,南薰坊也是寸金寸土的地段,这几年新兴起来的权贵都扎堆儿往仁寿坊钻。庄家发达也不过这二十年的工夫,能在这里置办一处宅院已经极不容易,听说没少动老本,如今省着点儿也是应该。”
那家铺子点心口味好,楚晓买来孝敬老夫人并无可厚非,只不过别往脸上贴金,十文一斤的点心非得说成花了二两银子,也别踩着楚晴来抬高自己。
每次楚晓端着点心盒子让楚晴尝的时候都会居高临下施舍般道:“五妹妹,一只点心将近百文钱,也就咱这样簪缨之家才能吃得上。”
文氏在旁边叹,“这么贵的点心非得次次买,要买就单给老夫人买一盒也成,还次次记挂着这几个妹妹,真不会过日子。”
楚晓越发矜持,“我倒是想哪天换别家铺子试试,是夫君说祖母吃惯了这口……”
文氏笑得满脸开花,“女婿也是一片孝心,亏得亲家素来大方,换了别人嘴上不说心里难免也会嘀咕。”
母女俩一唱一和,既显摆楚晓孝顺,又显摆庄家富有。
想到此,楚晴笑着问:“伯娘,要不回去时候咱们买上十斤点心?好容易出来趟,总得给祖母表表孝心。”
张口就是十斤。
明氏岂不知楚晴的用意,笑道:“你不怕大姑娘记恨你就成。”
楚晓是家中长孙女,嫁得又好,很得老夫人欢心。
楚晴眸光闪了闪,“想必十文一斤的点心也入不了祖母的眼,那我就少买点自个儿尝尝,给哥哥姐姐们也带点儿。”
明氏但笑不语。
又行了约莫两刻钟,车速渐渐缓下来。
明氏瞧一眼窗外,道:“这是东街,满京都最繁华的地段,沿街两边近百家铺子,就没有不赚钱的。”
“这就是徐嬷嬷说的黄金地段吧?”楚晴叹道。
“黄金地段?”明氏重复遍,“倒是贴切。这儿人流量大,什么都卖得动,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正说着,车夫“吁”一声停了马车。石榴利落地取过帷帽给楚晴戴上。
问秋搬了车凳过来,石榴先扶着明氏下车,接着楚晴扶住问秋的手也下了车。
面前是座两层楼的店面,装饰得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门头挂一块匾额,上面三个大字,“真彩楼”,笔锋有力,起承转合间气势十足。
明氏笑着介绍,“这还是当年老国公爷写的牌匾,一转眼也二十多年了。”
楚晴仰头仔细瞧了瞧,不由生出几分敬畏之心,都说字如其人,老国公戎马一生征战沙场,写出来的字也是虎虎生威。
只耽误这片刻工夫,掌柜已迎了出来,笑呵呵地候在门口。
楚晴随在明氏身后进了店铺,刚摘掉帷帽就感觉一道灼热的视线盯在自己脸上……
☆、第9章 伙计
此时刚过午,正是歇晌的时候,店铺里的客人并不多。楚晴装作挑选布匹,微侧身发现了那道视线的主人。
竟是铺子里的伙计!
约莫十六七岁的模样,穿身灰蓝色的裋褐,脚上一双墨蓝色千层底布鞋,鞋口处露出白色布袜,打扮得很齐整,长相也不差,一双眼眸骨碌碌地显得很机灵。
见楚晴打量他,伙计不但不回避反而迎上来,对牢楚晴的眼眸问道:“姑娘想要什么布料?是自己穿用还是给别人选的,现在是冬天各式缎面卖得最好,姑娘不妨看一看。”
哪有这样肆无忌惮盯着客人打量的伙计?
楚晴沉了脸一言不发。
明氏正与掌柜说话,倒是石榴注意到这边,喝道:“这是府里五姑娘,不用招呼,有吩咐自会唤你。”
伙计眸中骤然迸射出闪亮的光彩,随即点头哈腰地赔礼,“恕小的眼拙没认出来。”低了头退至一旁,却在转身时仍着意地瞧了楚晴两眼。
明氏闻声走过来,板着脸逡巡一圈,拉起楚晴的手,“衣服在楼上。”
上楼的时候,楚晴注意到伙计被掌柜叫到了帘子后边。
真彩楼一楼是卖布料的地方,二楼则是量体裁衣之处。客人可以在一层选了布匹上来定制,也可自己带布料过来缝衣。
偌大的地方被分成两半,靠窗处一字排开六张绣花架子,绣娘正目不转睛地低头绣花,而北边靠墙处则间成四个小房间。房间门口挂着布帘,隐约能看到里面身影晃动,也有声音传来。
见到明氏,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婆子捧着大红的棉布包袱上前,屈膝福了福,“请东家过目。”
石榴接过来,先抖开罗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