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1 / 2)

凤凰台 怀愫 1847 字 19天前

正元帝心意未明, 原来各有所持的臣子们也不敢贸然上奏, 自太子失踪, 袁相上奏请立太子之后, 请立储君的奏章便似雪片一般飞落到正元帝的病床前, 直到此时, 这场雪才突然停了。

朝臣之中分出四派来, 一派依旧以袁礼贤为首,站定了正统礼法,虽不再上奏折催促请立储君, 却明明白白的站在秦昰的身后,推举皇后嫡子为太子。

袁家与卫家从来都少交际,两家不和朝中皆知, 一条街上住了十几年, 从来都没走过礼,还是小辈之间有些来往。

袁礼贤和晋王更无干系, 晋王大婚, 袁家也是礼到人没到, 反是袁慕之这个小辈去了, 还是因为私交。不过袁礼贤从来都是这样, 既不作寿也不收礼,门生每有相请, 也从不到场,若有送礼上门的, 都原样还回去。

这些年若说有什么宴请是能请得动袁相到场的, 那就只有东宫的饮宴了,纵然不去,也要备些薄酒果子送上,叫人知道袁礼贤也并不是不通礼数,冷面无情的。

如今太子身死,局势乍然变幻,朝臣只当袁礼贤再如何讲礼法,立储一事也绝不会推卫后所生的嫡子,谁知袁礼贤不但最先上奏,更是坚定的立嫡派,奏折一出,倒称赞袁公一片公心,谢家事里损去的美誉,又以立嫡为契机补了回来。

袁礼贤这一派站定正统,胡成玉虽与他早有那一杯茶的默契,可对外并不明说,连门生也不知究竟,看他所呈奏折,只是略有偏向,心意未定,近来又对正元帝的身体多有关切,越是如此,琥元帝倒越是愿意多问他几句。

余下两派,一派以曾文涉为首,支持齐王为储,秦昱已经长成,又从来身子康健无病无痛,等到孝期一过娶妻生子,国祚绵延,比起寄望小儿,还是支持齐王更能稳大业的江山。

另一派就是全无骨头的墙头草,全顺着正元帝的心思来,正元帝给长孙起名承吉,便有人欲上奏请立太孙;正元帝把户部事宜交给齐王,这些人便又倒向齐王;等到正元帝交待袁相要当严师,这些人就又往雍王身边挪。这一派里官员大多品阶不高,多是七八品的在京小官,倒也能奏事,求的就是破格提拔,人人都想在立储事中,捞一点好处。

各派之间反是袁礼贤曾文涉这两派最坚定,胡成玉不轻易开口,而墙头草中这些小官儿本就无所持,看着风向往三家倒,袁相那派眼看着混不进去,曾文涉那派却是门大开,来者不拒,渐渐便显得请立齐王的人数多了起来。

卫善从未问过秦昭是如何想的,他身子刚好,正元帝便把他调任礼部,着他来办皇太子的丧事,本朝皇太子大婚从未有过,皇太子的丧事也从未有过,秦昭把东宫学士中以姚谦为首的三人调进礼部,草拟礼仪。

秦显实已经没了百日,正元帝从接刀之日才开始算起,要为太子办一场像样的丧礼,礼部拟了几个谥号送上去,正元帝都不满意。

最后是他自己挑选了一个“明德太子”,落笔墨意淋漓,全无他往日笔墨中的杀伐气,王忠捧了字赐到礼部,谁也不敢说这两个字太重。

朝臣们换过素乌纱黑带,皇帝皇后各祭一坛,余下的亲王们总共一坛,诸位公主也共祭一坛。秦晏虽还无亲王封,秦昭也把他算在其中,算到公主时,只把卫善和小如意算在其中。

京中十日停钟鼓声,正元帝本已久病,不再缀朝,翰林院撰写祭文,光禄寺办祭物,顺天府前还有僧道举哀行拜礼。

秦昭这段日子一直住在宫内,等到百官素服换成青衣,再换过寻常官服,太子丧事告一段落之后,才又回到晋王府来,人比大病初愈那会儿还更瘦一些。

卫善在院里加造了一个小厨房,不必时时让典膳送吃食,炉子上炖了鱼茸细粥,秦显一进屋就端上来,卫善绞了帕子递给他擦手,坐到桌边撑着头看着他一勺一勺送进嘴里,笑盈盈问道:“今儿可还好?”

秦昭被调到礼部任官,先是分派督办太子丧事,等太子的丧事办得差不多了,正元帝又点了秦昭当山陵使,监管着皇陵修建和大夏朝那些山陵宗庙的拆大改小,挪出楠木花石方砖存库备用。

礼部本来就是闲差,各样典礼都有旧例,凡有事都按先例来办,少有改动的。山陵使就更是个闲差事,皇陵都已经造了一半,图纸木要料方砖都是齐的,至多与工部相商,督促工程。

秦昭文才武世有目共睹,这般能干的皇子偏偏担了闲差,朝中倒也不是没人替秦昭呜不平,只正元帝的心思难测,心有所思,不敢直言。

每日上值只是点卯,别无它事,跟着便在值房中煮起清茶来,小福子跟着侍候,天天要煮上两壶茶水,一整日都少有公文送进来,秦昭先还日日按点去办差,跟着就是隔日去一回。下衙的时候也不坐车骑马,从长安街上走一回,往东西两坊市去买些小玩意儿回来逗逗卫善。

他在外人面前半句怨言都没有,按点当差按点回来,家中也停了宴请,与旧部下也不时常走动,越闲越有情致,在值房里煮梅花茶,差小福子去馔香楼买翡翠烧卖牡丹花饼作当茶点心,偶尔还写些诗笺,传给卫善,一派安然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