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 / 2)

1908大军阀 闽南愚客 4411 字 16天前

“既然能够和平解决这件事,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胡汉民说道。

吴绍霆沉默了一会儿,继而问道:“也就是说,你们会答应龙济光的条件了?”

胡汉民叹了一口气,说道:“一些情理之中的条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吴绍霆问道:“龙济光无非是向革命政府提出索要军饷粮草,再多就是军备物资,我想先问一下打算索要多少?”

胡汉民有些疑惑,反问了道:“难道龙济光派人到韶关没有告诉有关事宜吗?我特意跟龙济光的代表蔡兴举说过,军务之事必然要与我们革命军总裁协商。”

吴绍霆不冷不热的笑了笑,这胡汉民还真是抬举自己。他说道:“还没有谈到这一个环节我就把蔡乃煌轰走了。我知道二十三镇就是故意向革命政府勒索军费,假如龙济光愿意接受改编,我保证答应他的要求,可是显然他只会持兵自重、独霸一方,像他这样的军阀有什么资格索要革命军的军费?”

胡毅生说道:“震之,改编是迟早的事,我们利用军费还能控制二十三镇的行为,相信你身为革命军总裁是有这个预见的。”

吴绍霆冷笑了起来,他的预见可不是自己能够顺利改编二十三镇,而是二十三镇早晚有一天会反客为主,给革命政府一个下马威。他不打算多跟胡毅生辩解什么,只是问道:“先说说龙济光是什么要求吧。”

胡汉民让朱执信把龙济光的军费开支描述一下,二十三镇上报的全部兵员数量是六千六百五十三人,武器装备的数量超过八千,每月维持的费用应在九万,并且每个月还要提供子弹一百万发,炮弹一百发。除此之外,龙济光也希望在军部获得一个正式的职位,以对革命政府竭尽所能。

“九万?都督,你可知我们革命粤军两个师目前的军饷是多少吗?”吴绍霆听完了描述之后,冷冰冰的反诘了道。

胡汉民等人面面相觑,说来革命粤军成立的时间还不足一个月,而且自成立以来也没有确定军费开销的细节问题。基本上现在革命粤军的军饷和粮草,大部分都是吴绍霆自己解决的。吴绍霆的经济来源无非就是光复广州时得了一笔库银,随后北伐韶关一路上也在各个县府得了一笔,再者就是其自身经营公司所得收入。

现在要问革命粤军两个师具体的开销,他们这些人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朱执信想了想,然后说道:“第二师北伐出征之前,我们为其筹集了军费二十五万,物资方面都交给民政部去供应了,合计下来算是可以维持三个月的消耗。”

吴绍霆大声的说道:“虽然第二师一共只有四千多人,平均每个月是八万多的费用,看上去比起二十三要九万差不了多少。可是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第二师是在北伐作战状态,一个战时部队的消耗还不及一个留守部队的消耗,这是什么道理?”

胡毅生打算辩解什么,不过吴绍霆没有留下余地,接着又说道:“我第一师目前总兵力是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特务营、一个警卫营,总兵力合计五千多人呢。你们知道我每个月拿多少军饷给手下的兄弟们?”

胡汉民奇怪的问道:“震之,革命粤军目前不是刚成立还不足一个月吗?”

卷二:大革命 第199章,二十三镇安置事宜

吴绍霆冷笑道:“确实如此,那难道革命粤军以后的军费就不算在现在的考虑范围了吗?在一开始的整编计划之中,我已经列出了详细的军费开支,只不过是没有总结起来罢了。如今革命政府刚刚成立,一应政务都是从头开始,为了不给革命政府制造太多的负担,我决定将第一师每月总军费控制在六万之内。”

众人听到这里,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忧。能够精兵简政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如今革命政府的支出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不过好在社会上能募集到不少的经费,海外那边也在积极响应国内的革命事业。但是很明显吴绍霆的意思就是在拿革命粤军的开销,来比对二十三镇索要的差异之处了。

一番窃议之后,朱执信说道:“震之,龙济光只是向我们革命政府提出这些条件而已,而我们也正是希望等你从韶关回来,详细的磋商这些条件。讨价还价是在所难免的。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不就是在为这件事寻找出路吗?”

一直没有说话的廖仲恺在这个时候沉吟了一声,缓缓的接过话来,对吴绍霆说道:“震之,既然你身为军事部总裁,我很相信你对这件事的判断。这样吧,那你具体说说,我们该如何与二十三镇达成合作条约呢?”

“总理,如果让我实话,我会说我根本不会理龙济光。龙济光手握重兵看上去确实耀武扬威,可是他绝对没有能力踏进革命政府辖区半步。如果我们答应了他的要求,那就等于不败而败了。”吴绍霆语气逐渐递增,显出了他情绪的升温。

胡汉民、胡毅生、朱执信等这些主和派人士顿时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们先前费尽了口舌,竟然还是没能说服吴绍霆。在他们看来,这个时候主要矛盾对象应该放在北京的满清朝廷,绝不是在地方利益上拘于小节。

廖仲恺、宋教仁、邹鲁这边是持中立意见,当然是比较偏向于吴绍霆的看法,他们认为吴绍霆既然掌握了足够实力钳制龙济光,那就没有必要担心龙济光了。不过他们的呼声显然要比主和派那边弱许多,所以一直都没有提出什么声明。

“震之,你怎么还不明白呢?”胡汉民叹了一口气。

“是呀,我们要顾全大局呀!归根结底二十三镇也是广东的血脉,何必要闹得同室操戈呢?”胡毅生极力的声援堂兄胡汉民的意思。

“大家先冷静一些,既然现在是商议,总得有一个商议的论点。”廖仲恺大声的安抚会议室的气氛。

吴绍霆脸色很冷沉,他早就料到这些人的软弱性是到骨子里去了,现在革命政府又不是没有兵,还怕打不起吗?口口声声说什么顾全大局,如果真的是顾全大局第二师就不会出兵江西转道江苏,而是直接出兵湖南进攻武汉。他并非不在意革命政府北伐出征的路线,只是因为这次北伐与自己利益不大,所以才没有太重视而已!

“好的很,”他大声的说了道,声音盖过了全场所有的人,“既然革命政府有这么多银子,那你们就去收买龙济光好了。我倒是要看看,我革命粤军为了节省开支省吃俭用,倒头来却还不及一支半途投诚的部队,你们自己去向革命士兵们去解释吧。”

大家一下子安静了起来,不得不承认,吴绍霆的这番话是很有杀伤力的。

胡汉民与朱执信对视了一眼,他们显得尴尬了起来。廖仲恺沉闷的叹了一口气,好端端的商议竟然变成了争执,不过话说回来还是胡汉民和胡毅生先挑起了不好的气氛,真是让人感到失望透顶。

吴绍霆稍微等了一会儿,然后豁然站起身来,丢下了一句话:“既然你们已有定论,那就照你们的想法去做,这件事与我没关系。”说完,他转身大步流星的向会议室门口走去,副官邓铿上前拉开了大门。

离开会场之后,胡汉民神色很纠结,说实在的他也不想把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现在回想起来倒是有些后悔。

“为了一个外人,咱们这么争吵岂不是太愚蠢了。”廖仲恺责备的说道。

宋教仁刚想开口附和廖仲恺的意思,不过胡毅生却很冲动的大吼了起来:“吴绍霆这算什么意思?明明是他不对!他身为同盟会成员,革命人士,应该服从组织的命令才是。大家看看,看看,随便说两句就耍性子,这还让我们怎么放心?”

“毅生,你这是什么话?吴绍霆是广州首义的领导人,在我们革命政府当中他也是有决策权的。”廖仲恺严肃的说道,他一直都觉得胡毅生太冲动了,甚至都有一些口无遮掩,而胡汉民对他这个堂弟也向来不好好管治,迟早会出问题。

廖仲恺当然想不到,十几年之后的一天,他被刺杀于惠州会馆大门口时,胡毅生就是幕后主使人之一。

“我只是在说事实。革命政府成立之初,军事部部长本不应该轮到他吴绍霆担任,他一个年纪轻轻的晚辈,凭什么能担此大任?当时他假惺惺的辞职让位,其实就是在以退为进。像他这样耍手段、耍心机的人,广州革命大业迟早会坏在他的手里。”胡毅生气愤难耐的说着,他声色俱厉,就好像是在抗议某一项暴行似的。

在场的众人都沉默了起来,虽然胡毅生所说的话有失纪律,可是却点到每个人的心坎上。吴绍霆那次辞职事件,稍微有几分理智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动机,虽然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吴绍霆是在争权,但俨然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现在又发现了这样的事,这次召开的时革命政府核心人物的私会,一开始大家都好言相劝,结果没两句话的功夫,这吴绍霆又任性离去。

廖仲恺暗暗叹了一口气,他虽然愿意相信吴绍霆,可是掌握军队实权的人始终是不得让人安心,谁都不知道今天的革命者会不会是明天的叛徒。尤其是吴绍霆从革命起义之后到今天一系列所作所为,就算不想怀疑也得多一个心了。

宋教仁打破了这尴尬的沉默,他表情很严肃的说道:“我以为,与其大家在这里凭空怀疑,还不如多做做工作。震之他是什么人我不太了解,可是震之掌握着革命粤军,是我们革命政府的基础所在。相比之前龙济光是一个威胁,为什么大家都愿意站在一个威胁的立场上,而不站在我们政府基础的立场了呢?”

胡毅生不服气,欲辩驳,可是宋教仁举手打断了他的话。

“毅生,说一句诛心之言,我以为震之虽然有野心、有权欲,但绝对不会是背叛革命的人。难道你们都敢昧着良心说自己没有野心吗?”宋教仁目光炯炯有神,几近审问似的环视了在场所有人。

胡毅生顿时不敢说话了,其他人也都噤声不语。不过大家都在心里埋怨宋教仁,你这年轻人说话也太直接了,窗户纸也是一层纸,能隔着就隔着,岂能随随便便就捅破?

卷二:大革命 第200章,宋教仁来访

吴绍霆回到东校场军部大院,虽然会议的事情让他很动怒,不过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他并没有刻意在这方面下情绪。他不知道自己讨伐韶关的这段时间,革命政府筹集了多少经费,如果同盟会觉得钱多了愿意拿去收买龙济光,那就由他们去好了。他相信革命政府真的这么做了,革命粤军士兵肯定会有不满,到时候的后果就由同盟会自己收拾了。

他在这几天除了打理一些积累下来的军务工作之外,还特意构想了发展广州经济和教育的计划。他特意与朱执信联络了一阵,交换了一下对教育事业的看法,虽然朱执信在那次会议上与自己持相反意见,不过一码事归一码事,这不影响其他合得来的地方。

一月二十九日,随着年关的将近,各地革命事业似乎都有了结果。

这天一大早,一份来自福建的通电由广州革命政府转送到了东校场,随电报送来的还有一份四天前的报纸。福州军政府在二十六日那天已经成立,除了闽北几个县城尚未光复之外,其余重要城镇皆告于捷报。孙道仁被推举为军政府都督,许崇智为军政府总参谋长。福建方面仿效广州革命军编制,组建中华革命闽军,预计年关之后发兵北伐。

这个时代的通讯很迟钝,历史上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之后,即便当天发布了通电,距离湖北最近的江西、湖南等省同样等了三天才知道这个消息。当然,其中有清政府当局限制消息的原因,不过无线电的传达能力占了大头。